近期,美欧之间的贸易冲突日益加剧,形势让人感到颇为棘手。特朗普在8月1日提出对欧盟加征超过15%的关税,德国这次迅速作出强硬回应,口气十足,然而他们背后的动作却又频繁往中国走汇银配资,这样的操作可谓耐人寻味。
最近,德国车企的高管们纷纷来华,简直就像赶集一样,排着队在工信部进行新能源车型的报备。奔驰、宝马、大众等知名品牌齐聚一堂,争先恐后地参与其中。听说他们的车载智能座舱芯片业已更换为华为的昇腾芯片。以前总以为欧洲人做事情比较固执,但如今看来,似乎人生存的真理不断变化,过去的认知也在变化。
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上个月曾警告欧洲企业不要前往中国,然而这一警告并没有阻止西门子与紫光展锐之间的合作,他们正在进行工业5G联合实验室的建设。这也许反映出德国企业的务实态度,特别是在最新发布的工业4.0战略报告中,“中国经验”一词被提及了27次,比过去三年的总和还要多。这是因为德国企业意识到,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完整的产业链,合作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。
展开剩余71%就在我们讨论要限制光伏多晶硅出口时,德国太阳能协会迅速发布声明,表示愿意为此支付30%的溢价。这就像是在菜市场里,摊主告知顾客某样蔬菜明天要涨价,老顾客赶紧多买两斤一样——德国企业最担心的就是失去来自中国的稳定供应。
现在的欧洲企业也开始变得精明,他们逐渐玩起了新花样,利用海南自贸港注册总部,将生产基地设在郑州航空港,最后通过中欧班列出口。这一系列操作看似复杂,实际上是因为海南的政策利好、郑州的物流高效以及中欧班列的低运费,各个环节皆是经济上划算的选择。例如,大众在安徽的工厂最近推出了一批Model Y换电版的测试车,其底盘设计直接应用了宁德时代的巧克力电池技术,这项技术原本是我们自主研发的,如今连德国企业也得借用。
德国的制造业素来以其卓越著称,如今甚至连发动机缸体的铸造过程都在利用中国的AI仿真系统。早之前,大家认为他们的机械工艺非常牛,但经过观察,才逐渐体会到我们的智能技术同样能够提升他们的生产效率。在中关村的论坛上,看见他们与中国科技公司亲切互动的情形,恍若几天未进食的猫闻到了鱼腥味——谁不想寻求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,以实现共赢呢?
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空客,连飞机座椅的调节器都开始使用大疆公司生产的电机。早些时候很多人只知道大疆是做无人机的,但现在才明白,他们的电机技术甚至可以应用于飞机零件的制造。美国采取关税威胁的方式试图施加压力,然而欧洲企业却通过脚投票的方式表达了态度——哪里市场大、合作便利、能够赢利,便往哪里走。
总而言之,如今的商业环境中,决定谁能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谁的声音更宏亮,而在于谁的口袋里有实实在在的市场。尽管美国的加关税政策看似威胁重重,但中国的市场同样庞大,产业链也非常完整,企业又怎舍得轻易放弃?德国的企业转向中国,实际上不是因害怕美国的压力,而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明白了,跟随市场的步伐,才能实现真正的利润。
发布于:天津市涌融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